当前位置:盗书屋>书库>历史军事>我的魂穿之路> 第39章 征方腊(一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9章 征方腊(一)

  无耻的大宋文官,竟然瞒着皇帝,把大败说成是小胜,说西军勇猛,奈何西夏宽广,击溃西夏骑兵却不能杀尽,所以战果有限,只杀了两万五千左右。为了分散皇上的注意,左右丞相一齐上奏,说方腊驱赶内陆富商去两浙,又在福建广收教徒,一旦他坐大,则大宋危矣。
  听蔡京一席话,徽宗也面露惊惧,原来,大宋当时非常依赖出口,虽然两浙路加上福建路才占gdp的三成,可是gdp有什么用?除了说明人口众多,根本没什么意义;而利润,这个区域控制的利润,占整个大宋的一半。徽宗掰着手指一算,冷汗直冒。
  大宋最主要的利润,分作三块,一是沿海的纺织业及其他手工业产品出口;二是福建路与南洋的大宗半成品生产材料交易;三是暗地里的火器交易,大宋每天都不停地生产火器,自己不用,卖给南洋。这三项交易的利润若被方腊断掉,大宋马上就会陷入经济危机,比我占据八州造成的后果,严重许多。
  (对于大宋,各地的产品结构差异化严重,方腊占的区域之外,gdp一共是1.1亿两,产生利润3100万两,养活十一个路的百姓;区域之内的gdp是4400万两,产生利润2900万两,养活两个路的百姓。这个区域若是丢了,大宋的整个财政体系就会崩塌,所以朝廷无论如何不会放弃这里。)
  仓促间,方腊起事了,和预想中的一样,那些个墙头草迅速倒向方腊军,除了两浙路和福建路,还有广南东路,江南东路,淮南东路也参与叛乱。皇上大怒,让童贯推荐一名西军将领,带领二十万禁军去剿贼,皇宫军械库的甲械,任意支配,但求大胜,速胜,童贯想了又想,西面也只有韩世忠无所事事,就让他去剿贼吧。
  这个韩世忠,打仗不惜人命,这一点如果拿去剿贼可能算是优点,可是在敌人战力相对强悍的西夏边境,就成了愚蠢,常常看到各级军官在骂他,“韩五,你他妈的又把士兵耗完了?一个月前才给你配的人,你到底会不会守城?你这个样子还能升官吗?”结果就是,入伍十余年,还是个小牙将,丢人丢到家啦。
  徽宗不懂军事,看到白白净净有棱有角的韩世忠,很是喜欢,再加上韩世忠的剿贼建议除了多耗兵士,没什么缺陷,便拿出一个玉牌,“爱卿拿去,军队最忌讳互相争权,谁也不服谁,那还怎么剿贼?拿这个去展示,上面刻着,如朕亲临。你再要输了,就别找理由,自己了断怎么样。”
  韩世忠三呼万岁,立下生死状,在润州集结之后,禁军只派出三万人,去攻打相邻的常州,常州驻有六千义军,守将乃厉天佑,副将张威,徐方,都是军中旧将,他们花了很大气力,把城墙加固,想攻上城墙,就得拿命来填,三万禁军到达城下远处,展开队形,偏将王焕下令“上阵”。
  一个个半人高十余米长的巨盾被组装完成,正是由许多步兵半身盾镶嵌而成,随后以三层牛皮覆盖,三十余人推着前进,城上的守军见了,拼命将箭射来,可是射不到下面的敌人,投掷石块,石灰罐,也是无济于事,只能等他们靠近,再用巨石砸这一个法子啦。
  靠近城墙后,这巨盾背后的不远处,有观察哨为其指导方向,“西侧有巨石,东移十步,好,火箭点火,退后一步,射击。”每隔一段距离,就有这样的防箭巨盾在移动,一旦得到机会,便是一阵火箭,城墙上已经涂满油脂准备推下的巨石,一个个被点燃,守军一阵慌乱。
  接着就是投掷飞虎抓,一个个铁质飞虎抓,把一根根绳索挂在城墙上,这飞虎抓只要外力拉紧,虎爪背上便射出无数毒针,这让许多守兵莫名其妙就毒倒在地。要想砍断它,还不容易,那飞虎抓不是直接连接绳索,而是连在一根长铁链上,要砍绳索就得把身子探出城墙。
  其实这只是大宋武库的一种常见攻城武器,还有许多新式武器,都没人见过,大宋并不是没钱研究武具,也不是没人才,唯一的问题就是文官当道,他们根本不把武将所需放在第一位,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,那只能打三十米的巨型霹雳炮,有什么实用性?
  守将虽然死战,那城下掷来的一根根飞虎抓布满了整面城墙,若是城墙上人少,便有一群官兵举着盾冲来,把盾留在城墙根,顺着绳索往上爬,若是城墙上人多,绳索上的官兵便滑下去,捡起盾在城下躲避,巨盾下的火箭兵就朝城头抛射,这样来来回回,很快城上就堆满尸体。
  第二天又是新来的三万人接替,继续耗,城墙上就像一个血肉磨坊,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湮灭,然后就是简单而残酷地重复。第三天的清晨,又一个三万人的攻击部队兵临城下,可是城头上除了方腊的教旗还在翻卷,已经没有守军了。
  常州的守军人数不多,仅仅六千,他们第一天就被官兵杀死大半,虽然也拼死杀死了一些官兵,双方的损失是官兵死伤两千二,明教伤亡三千五,第二天明教教众熟悉了一些战争技巧,损失减少到伤亡两千,却已经无力再战,靠着熟悉道路,四五百人连夜突围,遁入山区。
  方腊得到前方战报,很是担心,这些朝廷的工匠禁军不是已经忘记军事技能了吗?怎么这样生猛?常州只坚持了两昼夜就陷落,没有人逃跑,没有人投降,守军都是好样的。(方腊得到的战报是全部守军阵亡,那几百个夜间突围的,没留下痕迹)下一个目标苏州该怎么守呢?
  公元978年吴越纳土归宋,恢复苏州建置,转属两浙路转运使。公元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,属江南道浙西路,所以苏州又有平江之称。这里有河流直通大海,既是富饶江南之代表,又是方腊老巢杭州的最后一道屏障,因此决不可失。此刻,就在苏州城的城头,一个和尚在那里冥思苦想,他就是苏州城守将,国师邓元觉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

+